我市2004年起大力推行“农村信息直通车”,其中一重要项目就是在各行政村设置“电子触摸屏”,方便群众查阅信息,了解村务、财务公开等情况。目前全市已有11个镇区120个村(居)设有电子触摸屏。不过,这些每台花费近万元的电子触摸屏,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。市农科中心有关负责人昨天称,目前至少7成以上的电子触摸屏处于“沉睡”状态。
敬告: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,必须保留网站名称、网址、作者等信息,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,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。
■布满灰尘的电子触摸屏
横栏镇是我市“农村信息直通车”最早的试点镇,早在2005年全镇11个村(居)都安装了电子触摸屏。记者近日专门走访了该镇的4个村,结果是有两个村的电子触摸屏不能正常使用。在宝裕村,村信息员冯桂燕说,电子触摸屏自去年来没开过。“坏了,平时没有多少人看,坏了也懒得请人修理。”
沙阜镇阜沙村是我市较早的设有电子触摸屏机的村之一,记者去年以来去过几次,对一台锈迹斑斑、布满灰尘的电子触摸屏印象深刻,日前到访时发现这台机“一如既往”的“沉睡不醒”,记者试着插电试机,原来电也不通了。沙阜镇农办有关负责人坦承:全镇农村大多数的电子触摸屏都基本“停工”了。
电子触摸屏大多成了摆设,当然不只这两个镇区。“按我们掌握的情况,目前已设置的120个电子触摸屏中,至少有7成不能正常使用。”市农科中心信息站负责人张伟杰说。
■6人有5人不知触摸屏存在
村委会设置的电子触摸屏,可以上由市农科中心设置的与农村、农民有直接关系的多个实用网站,这些经过选择的网站内容丰富多采,包括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、农业种养知识、劳动务工信息等。
电子触摸屏为何大多成了摆设?在横栏镇宝裕村,记者在路边“拦截”群众求证。访问6个人,有5表示不知道有其存在,1个人知道,但没使用过。
冯桂燕说:两年时间使用的群众不到50人。刚开始时大家好奇触摸了几下,后来就没多少人理了。东凤镇农办主任周有成说,“这些机网速慢、容量少、易发热、也易坏。有些村不重视更新信息,自然少人关注。”
横栏镇农办干部杨志恩认为,电子触摸屏实用性不强,可能与农村实际有关,一方面,农村的村务、财务情况一般在村里的公开栏公布,村民可一目了然;另一方面,种养专业户的信息、技术来源更多靠“言传身教”,另外平时忙于生计,大多不会专门来村委会上网,有的家里有电脑的不需要触摸屏;年纪大点的村民对上网不感兴趣;年轻人不会关注这种“选择性上网”的触摸屏。